
厦钨新能2021年年报点评
文章来源:榕树投资发布时间:2022-03-31
2022年3月30日,厦钨新能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公司业绩翻倍增长,公司治理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
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同比增长157%,2021年国内汽车总销量2627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为13%。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研究报告,2021 年全球电动汽车(EV)的销量达650万辆,同比增长109%,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9%。2021年国内与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翻倍增长,同时销量渗透率初步达到约10%,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
新能源汽车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增长带来了锂电材料中正极材料出货量的大幅增长。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的数据,2021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42.2万吨,同比增长79.6%。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达到71.8万吨,同比增长70.9%。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技术优势持续领先
公司在消费电池正极材料领域2018-2021年连续4年市占率全球第一,2021年全球市占率达到近50%,市占率不断提升是技术实力的体现。公司凭借高电压材料的技术领先性,获得下游客户认可,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公司将消费电池的高电压技术拓展至动力电池领域,其高电压正极材料可实现动力电池长续航、高循环和高安全性的特点。
正是由于公司产品技术的高度领先,苹果公司指定厦钨新能为其电池电芯的正极材料核心供应商。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成为宝马、大众等全球一线电动车品牌的指定电池材料供应商。
公司在产品品质上追求“高端化、差异化”,在消费电池材料上率先实现高端产品国产替代,在动力电池材料上率先推出高电压产品和低温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产品。公司不做行业的跟随者,而是做行业的引领者。
在动力电池材料上,公司已具备“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全面的产品竞争力。在三元材料上,公司同时具备高电压、高镍和高功率三大产品体系,其中高电压产品独树一帜,得到了下游知名客户的认可。在磷酸铁锂技术上,公司产品具备领先行业的低温特性,已获得全球知名车企的青睐。在先进技术储备,公司加速推进全固态电池材料、补锂技术、钠离子电池材料、新型前驱体技术,目前已具备商业化基础。
公司在技术上的领先源于其持续且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4.51亿元,同比增长73%,研发人员数量达到284人,人均研发费用达到158万元,各项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1年公司新增 25 项专利授权,截至 2021 年底, 公司已获得 70 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 51 项) 。
2021年主要锂电正极材料公司研发费用情况
研发费用(亿元) | 研发人员 | 单人研发费用(万元) | |
厦钨新能 | 4.51 | 284 | 158 |
容百科技 | 3.59 | 497 | 72 |
长远锂科 | 2.86 | 271 | 105 |
核心控股股东定增注资彰显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2022年3月,公司上市仅半年时间,控股股东以近3倍于IPO价格的71.96元/股定增注资,充分彰显核心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持股平台实现管理层与中小股东利益深度绑定
福建省国资委将厦钨新能设为福建省第一批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试点企业,公司于2019年完成混合所有制股改,成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以及员工持股平台。公司分别设立了宁波海诚和鑫众厦钨新能1号持股平台,合计持股比例达11.28%。公司从高管到核心技术人员均持有较高金额的股权,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深度绑定。
2021年员工持股平台情况
2021年实现业绩高速增长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5.57亿元,同比增长94.72%,归母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增长121.48%,扣非净利润5.12亿元,同比增长109.97%。其中2021年四季度,公司营收52.5亿元,环比三季度增长40%;归母净利润1.55亿元,环比三季度增长5%;扣非净利润1.35亿元。
发展展望
公司持续加大产能扩张,根据公司产能规划,目前已具备钴酸锂福建三明基地产能4.5万吨,三元宁德基地2.5万吨,厦门基地7万吨处于建设期,其中2021-2023年底产能分别达到1.6万吨、3.2万吨、7万吨。雅安基地6万吨三元和10万吨磷酸铁锂产能预计将在2024年投产。根据公司现有产能规划,全部达产后将具备合计4.5万吨钴酸锂、15.5万吨三元材料产能和10万吨磷酸铁锂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