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发集团2022年年报点评
文章来源:榕树投资发布时间:2023-03-27
壹
经营数据回顾
图1 兴发集团历年营收(亿)

图2 兴发集团历年归母净利润(亿)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贰
成长板块进入快车道
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得益于碳纤维、集成电路及食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增长,为公司特种化学品、湿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硅基材料等产品带来较好需求,公司全年成长板块产品贡献利润已接近20亿元,占比达到1/3,已成为公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特种化学品,贡献收入34亿,同比增长40%;湿电子化学品,主要指IC级的,贡献收入6.2亿,同比增长近70%;食品添加剂,收入24亿,同比增长近60%。毛利率方面,特种化学品毛利率53%,湿电子化学品40%,食品添加剂毛利率虽有所下降,但绝对毛利没有下降,因为成本在涨,但成本上涨部分可以完全转嫁给下游。公司从传统化工企业向现代科技型绿色化工新材料企业转型升级的进展顺利。
展望23年,湿电子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硅基材料、新能源材料均值得期待。
湿电子化学品,目前在建12万吨产能,Q2开始将陆续投产。兴福电子近两年迅猛发展,20年净利润亏损大概1000多万,21年赚了9800万,去年赚了1.9亿,扣非净利润1.5亿,在整个湿电子行业中已处于龙头地位。现有产能13.3万吨,在建12万吨,今明两年陆续投产。其下游客户均是头部半导体厂商,如台积电、三星、海力士、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目前分拆上市在即,有助于提升该业务板块和整个公司的估值。

硅基材料,23年将有12万吨硅基材料陆续投产,包括5万吨光伏胶、3万吨液体胶、3万吨硅油、2200吨微胶囊、5000立方的气凝胶绝热粘和1000吨气凝胶粉等。
叁
磷矿石景气度超预期
有望继续带来超额收益
磷矿石一方面受安全环保方面政策管控,导致供给在过去两年没有明显新增,另一方面,新能源等方面的需求强劲,使得磷矿石边际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磷矿石本身属于重要的资源属性的产品,16年纳入国家战略性资源目录里,这种资源产品价格和国外实际上有差异,国外同品类价格比国内高,所以时间拉长,国内价格应该要跟国际价格接轨。基于以上因素,磷矿石始终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价格坚挺。

肆
传统业务周期性调整已进入筑底期
前低后高值得期待
成本端护城河继续加深

磷肥和有机硅同样如此,目前均已处于微亏状态,价格均基本触底。磷肥目前库存已处于低位,随着春耕临近,下游客户有望提前补库;有机硅需求层面,叠加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需求持续上行,有机硅DMC价格有望触底回升。

公司依托磷矿、金属硅方面资源和小水电等能源配套优势,构建出上下游一体化,横向各元素间耦合协同的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链。
伍
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研发投入力度加大
激励机制保驾护航
公司在23年被列入湖北省国资系统列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名单(4个),董事长李国璋当选全国二十大党代表、集团党委成员李少平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公司在湖北省国资体系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研发上持续进行投入,22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研发投入达到了12.36亿,同比增长42.9%,比19年增长223%,人均研发费用比19年增长258%,且资本化比例持续降低,研发投入力度加大非常明显。公司现已跟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也出现了11.4%的增长,占比基本持平。更值得关注的是研发人员的构成结构,从学历结构上看,2022年高中及以下学历员工从84变为0,而本科、硕士、博士的占比大幅提升,人员学历结构优化明显;从年龄结构上看,2022年,60岁及以上的员工从7名变为0名,30岁及以上的各年龄层均有所减少,而30岁以下研发人员从160名增长到475名,增长近2倍。
从研发人员的结构变化可看出,公司研发人员年轻化和高学历化非常明显。
图3 兴发集团研发人员学历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在提升研发人员结构的同时,公司从股权和薪酬两个方面为技术研发人员保驾护航。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已在3月12日落地,此激励计划总计不超过1200人,其中有接近一半是技术研发人员。基本薪酬这块,也明显向一线研发人员进行倾斜,针对研发成果带来的效益,按照 50%、30%、10%,发给研发团队和个人。从22年全年效益来看,研发人员是收入最高的群体,在公司待够3年,薪酬至少30万水平,博士42万是基本薪酬,不含年终各种奖金。这对于一个四线城市的县级国企而言,难能可贵。
同时,公司在上海打造兴发第二个研发基地,一方面能更好的招揽不愿意到宜昌工作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客户在长三角地区,就近销售,能获得更好利润,客户需求也能更快响应。
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兵强马壮,公司接下来的高端精细化工品的一系列研发和转化工作值得期待。
陆
盈利预测
截止3月21日,兴发集团市值333亿左右,通过各部分业务加总,23/24/25年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65.5/80.3/96.7亿,对应23/24年末PE为5.1/4.1/3.4倍。

柒
风险揭示
投产不及预期:如果因政策、不可抗力等各类原因造成公司扩产不达预期,则对公司经营业务的市场空间增长有负面影响。
销量不及预期:如果因为下游部分板块需求放缓导致销量不及预期,则对公司经营业务有负面影响。
草甘膦价格修复时间超预期:如果因为南美需求持续疲弱、春耕需求弱于预期导致草甘膦价格修复时间超预期,则对公司经营业务有负面影响。